帳號:
密碼:
 
法海點滴 修行叮嚀 眾生相處應有的態度
眾生相處應有的態度 閱讀人次:25176
 
凡夫相處害處多
 
  《入行論》云:「妒高競相等,傲卑贊復驕」,意思是跟眾生相處時,你高於對方,他會嫉妒;若平等,則競爭;你比他差,他又瞧不起。反正,開口必定比較。
 
  再者,順他意,會增長其煩惱、嫉妒、競爭等;不順他的想法,他又要生氣!總之,講也不行,不講也不行,動輒得咎,實在既難相處,又無意義。
 
  反觀自己也是半斤八兩,我們也有貪瞋癡,對方若跟自己旗鼓相當,會與他競爭;比自己好,就嫉妒;比自己差,則傲慢;他配合我,我增長煩惱;他不配合我,我又生氣;他不講話,我也生氣。唉呀,也是既難相處又沒意義!
 
  這就是《入行論》指出隨著煩惱起舞,必定形成的現象。因此,還是少接觸為妙。
 
  與眾生相處與來往,只會增長現世的執著,如此一來,如何脫離輪迴?但凡夫就是歡喜這個調兒,我們與朋友相處,開心得很,然而,整天跟著眾生混,徒增對輪迴圓滿的執著,喜歡的只是輪迴的法,那麼脫離輪迴的出離心,生得起來嗎?不僅生不出來,已經生起的一點出離心,也會漸漸衰退。
 
  所以,跟凡夫眾生混在一起,弊大於利!這是《入行論》裡面講的道理。
 
  若真心想出離,就不會跟眾生往來,你會自己跑到山上閉關,就像密勒日巴尊者一心想解脫,應該是說,這樣子較容易生起出離心。
 
  所以,我們要非常小心。輪迴中,對於佛法上有幫助的事就取,其餘的多認識也沒有好處,都是煩惱而已。
 
  若聚在一起能講講出離心的方法還好些,可是沒有啊,我們講得愈多,愈增加感情、執著,這些都是輪迴的東西,沒什麼好的。我們能接受這樣的果報,但結束就好,別再牽拖矇混,否則把它擴大,沒什麼意思。
 
  我們要的是清淨的法,《入行論》說,取出了蜂蜜,誰還要那個蜂窩呢?蜂蜜(清淨的法)拿出來,蜂窩(輪迴)就扔了吧!我們就用這種態度與親友來往,此即修行者的行徑與風格。
 
  可是,我們也許會忍不住想:「這樣子,好沒有人情味!」人情是輪迴,實際上就是這個樣子,沒有人情味是對的。
 
  關於「法」,大家一起認真修,但不必把生活上的事,通通連在一起,否則就執著了,解脫之門也會隨之關閉。就像《入行論》說的,清淨的修行,會在真正有意義的事上有幫助,不會雜染誤事。
 
正向思考也很重要
 
  輪迴之身,依「有漏的蘊」所組成,因此,我們身邊一定有貪瞋癡這些有漏法相陪,例如朋友、有情、無情等等,這些有漏法讓我們感到相應,覺得活得下去;然而,我們永遠不會滿足,因為輪迴不圓滿。只要是眾生,必定有缺點,只要不圓滿,一定會不滿足。
 
  既然與眾生相處,對自己有害,對他人也傷害,完全沒有意義,甚至會愁雲慘霧:「天啊,怎麼那麼苦!什麼都是苦!什麼都是煩惱!什麼都是有漏!什麼都是傷害!…算了,反正他們不會有幫助,只會有害處,凡事還是得自己獨自面對…什麼都不要接觸好了!」也許我們會有這種害怕的感覺。
 
  其實,倒也不需如此!以上的想法與感覺,並沒有錯,事實的確如此,但自己不必特別感到「孤獨」、「不敢接觸」,好像接觸眾生,就一定增長煩惱、增長惡業,反正凡事只能自己面對。這只是一種角度。
 
  雖然,我們的確應該有這種角度的思考,但不能只有這種角度!正反二面,都要思考。否則,心裡會有「捨棄眾生」的想法,就不好了。
 
  應該思惟苦諦,但也不能全盤否定另一邊。
 
  我們身邊的人,並非全身都是煩惱,他們的內心,有好的部分,有愛心、慈心、如來藏、佛性等;不好的部分,若我們能改變自己思惟的角度,壞的也會變成寶貴的。例如,他讓我生氣,我可以修忍辱;他罵我,可以消我的業障……不管對方如何壞,結果都會變成好的。因此可以看好的部分,負面的部份,則改變自己的角度。
 
  以前我們面對負面事物,只會增長惡業與煩惱,現在,若能換個角度看待,反而能幫助我們增長菩提心、悲心、對付煩惱、消除業障…等。應該要這樣想。
 
  因此不能只有一種思考角度,否則會變得消極、不想接觸、害怕的感覺。
 
  自己要非常清楚,面對人事物,也許會令你增長煩惱、增長惡業,但也有好的一面,正反兩面都要了解。好的,彼此相互增長,例如累積福德,一個人自己做,與很多人一起做,累積的福德不一樣。又例如,大家切磋研討,比自己一個人學,增長較多的智慧;跟十個人討論,我能增長十個人的智慧,而且大家一起努力,幫助增長善心與善行,這就是互相幫助,互相照顧心中的如來藏。
 
  身邊的眾生再壞,還是有如來藏,而且萬一他壞,我能修菩提心,結局還是好的呀!有好的優點,我們努力增長、培養,大家互相提攜往上走;有不好的缺點,就努力去除。能這樣子,就非常有意義了!
《取材於雪歌仁波切講授《四聖諦》20080909台東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