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一部經典是在什麼因緣下寫成的呢?
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作者簡介
圖美桑波(意為無著賢),西元1295年藏曆六月初八誕生於距西藏薩迦總寺南方三個半由旬札迦的地方,父名龔秋巴(意即三寶),母名布卓。三歲喪父,五歲時母親亦相繼去世,由寺中老喇嘛撫育長大。五歲時開始學習藏文、經典;十四歲,藏曆六月八日於喇嘛巴叭和堪布仁欽巴桑前受沙彌戒,時名桑波巴;十五歲,就學於伯東埃寺。(此寺為格西木札巴於1049年創建,位於後藏地區,培育出很多的學者和成就者。)隨喇嘛貢噶學習《阿毗達磨論》與《三藏經續》等。之後,前往薩迦寺跟隨喇嘛雄嘉學習因明七論》並研學了佛經和藏傳文化、大小五明,全都圓滿通達;二十三歲,至後藏各寺院作佛法的辯論,尤其以因明論上無人堪比而名享一時,獲得'辯經無比尊,的稱號,深受許多學者的佩服和讚歎;三十歲時,於江邑仁欽貢前接受比丘戒,並一心觀修。 三十九歲,蔣揚敦佑嘉稱和眾多喇嘛屢次敦請他回伯東埃寺弘揚法教,大師本欲隱居專修,然禁不起眾師兄一再請求,遂返回寺中傳法三年,培育出很多弟子。四十三歲時,前往額曲秋宗(或稱額曲仁欽巖洞,意為水銀法寨)二十多年閉關靜修,獲得至高成就。 1369年藏曆十月二十日夕陽西下時,身穿法衣,在靜坐中入定圓寂。 遺作甚多,大部份屬於菩提心方面的引導和教言。大堪布江秋則模和法王尼瑪秀努等眾多修行者都是他的弟子,大師為 西藏佛教史上的偉大高僧修行者。
2009穹拉仁波切來台弘法
《仁波切簡介》
穹拉•惹對仁波切生於1923 年康地察雅地區,3 歲被認證為穹拉第十世轉世仁波切,
13 歲赴拉薩惹對寺修學,以十一年時間考上第一等那然巴格西,以及密續那然巴格西。
跟過許多大師長如林仁波切前世、甘丹墀巴仁波切等學習五大部論,並由帕繃卡仁波切
傳受比丘戒。
1959年以前,在西藏受過完整僧伽教育之善知識,今多已凋零,仁波切屬於碩果存
者。他擁有許多珍貴的經論傳承,經常由達賴喇嘛指示為三大寺僧傳授法教。
1959年仁波切逃出西藏後,奉達賴喇嘛指示,移居美國紐約,由此而深入美國社會,
成就了達賴喇嘛在美國弘法因緣。他因尊重戒律而示現還俗,故對於在家人生活知之甚
詳,說法時每能切中實情,精彩闢喻,洽當引導。 今仁波切以八六高齡,乘坐十八小時
飛機,忍受時差,抵台弘法,願大家珍視勝緣,發心聞法!
仁波切對於菩提道次第的實修有著很深的修驗,此次法會特別禮請仁波切在台中傳「入行論廣解」口傳與教授
講授「修心日光」(菩提心教授)、於周末日講授「佛子行三十七頌」。
●4/25(六)∼4/26(日)
9:30∼11:30、14:00∼16:00「佛子行三十七頌」教授,共4堂
地點:台中向上國中向上館一樓會議室/台中市美村路一段389號
在台北講述道次第的五個實修要訣:「速疾道論」、「安樂道論」、「妙音教授」、「道次鎔金」、「善
說精髓」,另於周末安排講授「隨念三寶經」、「緣起讚」等法類開示,歡迎參加。
地點:
● 淡江大學台北校區二樓會議廳
台北市金華街199巷5號
主辦:四諦講修佛學會、阿底峽佛學會、穹拉仁波切蒞台弘法工作組織
阿底峽佛學會/台中市北區東光路388號3樓 04-2236-9643
四諦講修佛學會/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59 巷5 號5 樓 02-25315300
據說當年無著賢大師在講修佛典和口訣時,曾面臨到生活上的困乏。當時,他對親近的弟子們,講授了這部佛子行,據說在教授之後,生活也得到了改善。